對于許多人而言,增材制造技術被視為只要獲取零件的三維模型信息,,其制造過程就是一個簡單的材料疊加,,沒有絲毫的技術難度可言。實際上,,在打印過程中因支撐斷裂,、零件翹曲等造成打印中斷,抑或是經(jīng)長時間打印后發(fā)現(xiàn)零件其實很早就已經(jīng)開裂失效的現(xiàn)象屢見不鮮,。其根本原因在于,,增材制造,尤其是金屬粉末床的增材制造是一個快速凝固的過程,,其制造過程中產(chǎn)生的大量殘余應力將致使零件發(fā)生失效,、翹曲、開裂等問題,。由于缺乏增材制造工藝的標準與規(guī)范,,現(xiàn)階段粉末床增材制造仍然沿用傳統(tǒng)的“試錯”模式,一次成功實現(xiàn)零件制造的幾率非常低,,極大的浪費了材料,、機器時間以及勞動力。特別是在制造航空零部件時,,“試錯”的增材制造模式更是顯示出其低效率,、高成本的技術局限性。
timg.jpg (52.95 KB, 下載次數(shù): 135)
下載附件
2018-6-5 14:11 上傳
針對上述問題,,本文采用有限元仿真技術,,通過對航空零部件的增材制造過程進行模擬分析,有效解決打印過程中零件存在的失效,、翹曲,、開裂等技術難題,為增材制造工藝工程師提供一條縮短工藝開發(fā)時間并有助于提高零件質量的解決方案,促進實現(xiàn)“第一次就成功”打印零件的目標,。
1.有限元法概況
有限元法是一種通過對有限個單元體作分片插值求解力學,、物理等問題的數(shù)值求解方法。在增材制造科學研究中,,有限元法常用于求解在溫度場,、應力場等多場耦合作用下,零件結構形狀幾何非線性,、材料非線性等問題,。
目前粉末床增材制造有限元仿真主要采用Simufact(一種包含AM在內的金屬制造過程仿真軟件),通過輸入材料的本征參數(shù)(如化學成分,、熱力學性能,、機械性能、應力-應變曲線等),、支撐方案,、激光工藝參數(shù)(激光功率、掃描策略,、激光光斑,、掃描間距等)、熱處理工藝,、基板切割方向和支撐去除等工藝參數(shù)(如圖1所示),,就能夠獲得零件在打印、熱處理,、線切割,、支撐去除等多個階段應力,、應變,、殘余應力的分布情況以及對零件尺寸(變形大小),、機械性能的影響規(guī)律,,進而確保在啟動制造前優(yōu)化設計方案并最終制造出可被接受的零件。
微信截圖_20180605140853.png (58.9 KB, 下載次數(shù): 126)
下載附件
2018-6-5 14:09 上傳
圖1 Simufact軟件中材料本征參數(shù)的輸入界面 將有限元仿真技術應用于粉末床增材制造將帶來幾項變革:在零件制造前可提供精確的零件變形和殘余應力結果,,降低成形風險,,提高“一次打印成功”的成功率;可對構造方向(水平,、垂直或者其他方向)進行測試,,甄別最優(yōu)打印方案;對不同的支撐方案進行“無成本”檢查,,無需“試錯”就能驗證支撐方案的可行性,;此外,還可以進一步處理工藝鏈的問題,研究構造零件過程中所采取步驟的順序,。綜上所述,,在粉末床增材制造中有效利用仿真技術,在制造零件前高效探索影響零件的變量,,可以極大的縮短研發(fā)周期,、提高機器/人工利用率、減少材料和能源消耗,。由此看來,,該項技術在航空零部件的快速制造上更具有推廣應用前景。
2.航空零部件的有限元模擬研究
2.1模擬驗證試驗
鈦合金材料比強度遠高于高強度鋁合金,、鎂合金,、高溫合金和高強度鋼,因此成為航空零部件制造首選的材料之一,。鈦合金的粉末床增材制造,,尤其是零件在基板平面投影的截面積占比較大時,往往在成形過程中產(chǎn)生極大的殘余應力,,造成鈦合金零件的“控形”十分困難,。毫不夸張地說,零件在基板平面投影的截面積僅占據(jù)基板平面26.79%時,,在打印過程中的殘余應力釋放將厚達25mm的不銹鋼基板翹曲了5mm之多,。因此,即便是橫向打印鈦合金的標準力學試驗件,,如不做后續(xù)的去應力退火而直接進行線切割,,則所有的橫向力學試驗件均會發(fā)生2mm以上的翹曲變形,如圖2所示,。
微信截圖_20180605140858.png (55.67 KB, 下載次數(shù): 114)
下載附件
2018-6-5 14:09 上傳
圖2 鈦合金打印件翹曲示意圖 為了驗證Simufact軟件的可靠性,,通過輸入TC4鈦合金的本征參數(shù)(鍛件的本征參數(shù)),支撐方案,、激光工藝參數(shù),、線切割方式進行仿真分析,計算出經(jīng)打印,、線切割后零件殘余應力的分布情況,,并獲得零件在各個方向上的變形結果,如圖3所示,。
微信截圖_20180605140903.png (38.52 KB, 下載次數(shù): 134)
下載附件
2018-6-5 14:09 上傳
圖3 TC4鈦合金力學件模擬打印過程中的變形 從圖3中可以看出,,采用橫向擺放方式的TC4鈦合金力學性能件,如未經(jīng)去應力退火直接進行線切割,,在打印與線切割過程中產(chǎn)生的殘余應力將在零件各個位置進行釋放,,在端部殘余應力達到最大并引起翹曲,翹曲最大變形量達到了2.37mm。仿真結果與實際情況基本吻合,,從而驗證了Simufact軟件的準確性與可靠性,。
2.2支臂的有限元模擬研究
諸如舊機型戰(zhàn)機的支臂等航空零部件,由于國內生產(chǎn)線已經(jīng)全部停產(chǎn),,但飛機仍需要執(zhí)行任務,,這時采用增材制造技術進行老舊零件的制造具有巨大的優(yōu)勢:無需恢復生產(chǎn)線就能夠快速響應航空領域多品種、少批量構件的定制生產(chǎn),,避免了巨額的固定資產(chǎn)投入,,適應現(xiàn)代戰(zhàn)爭“四快”:快速響應、快速制造,、快速修復,、快速恢復戰(zhàn)斗力的新要求。
然而,,增材制造技術并不是萬能的,。航空零部件的材料、形狀,、結構各異,,并不是掌握了該類材料的工藝與支撐方案就通用于其他零部件。實際上,,因為工藝的通用性,、支撐設計的不合理性,導致零部件打印完后發(fā)生開裂,,翹曲的現(xiàn)象屢見不鮮,。圖4即為針對支臂的三維模型,以“經(jīng)驗”進行支撐設計與工藝設定,,結果證明采用這種“經(jīng)驗式”的工藝與支撐方案其實并不合理,,導致在打印結束后發(fā)現(xiàn)支臂其實在打印初期就已經(jīng)發(fā)生翹曲變形,造成大量的材料與時間的浪費,。如果有一種有效的模擬方式,,在打印啟動前就可以評估方案的可行性,,則可以避免這種經(jīng)驗式的錯誤,。
微信截圖_20180605140908.png (30.03 KB, 下載次數(shù): 108)
下載附件
2018-6-5 14:09 上傳
圖4 支臂發(fā)生的翹曲變形 為了分析造成支臂變形的原因,將鋁合金材料(參照鑄件標準)的本征參數(shù),,支撐方案,、激光工藝參數(shù)輸入Simufact軟件中,通過有限元仿真,,得到支臂打印過程中的變形情況,,如圖5所示。從圖5可知,采用實際打印工藝與支撐方案,,支臂打印過程中發(fā)生嚴重變形的位置為零件前端,,最大變形量達到3.03mm。通過模擬分析,,準確的預測了實際打印過程中零件將發(fā)生變形的位置及變形量,。
微信截圖_20180605140913.png (65.89 KB, 下載次數(shù): 100)
下載附件
2018-6-5 14:09 上傳
圖5 支臂打印過程中的變形分析 2.3導向葉片的有限元模擬研究
航空發(fā)動機及燃氣輪機是工業(yè)皇冠上的明珠,其高溫高壓零件在復雜苛刻條件下工作,,使用損傷大,,制造難度高,尤其是導向葉片的制造技術僅由歐美少數(shù)國家掌握,,對外嚴密封鎖,。我國雖然突破了部分關鍵技術并得到應用,但遠不能滿足新結構,、新材料高溫高壓零件的制造需求,。采用基于增材制造的逆向工程技術,能夠快速制造高溫高壓復雜零部件,,減少研發(fā)費用,、縮短研制周期,擺脫受制于人的困境,。
通常,,用于航空發(fā)動機或燃氣輪機的高溫高壓零件形狀各異、內部流道復雜,,使用的材料又十分昂貴,,提高零件的一次打印成功率是降低制造成本的關鍵因素。如用于燃氣輪機的導向葉片就屬于該類零件,。為了提高導向葉片的一次打印成功率,,采用兩種不同的擺放方式與支撐方案,通過輸入相應高溫合金的本征參數(shù)(參照鑄件標準),、激光工藝參數(shù),、去應力退火工藝參數(shù)以及線切割方式進行仿真分析,結果如圖6所示,。
微信截圖_20180605140920.png (167.35 KB, 下載次數(shù): 116)
下載附件
2018-6-5 14:09 上傳
圖6 不同擺放形式下導向葉片的模擬分析結果 從圖6中可以看出,,采用上述兩種擺放方式,雖然零件的朝向完全相反(轉動180°),,但是從仿真結果上看,,都是離基板平面的近端處存在較大的變形,最大變形量達到2.27mm,。為了驗證仿真的準確性,,采用兩種方案分別試打一件導向葉片,,結果如圖7所示。從圖7中可以看出,,實際打印的情況與模擬的結果一致,,通過模擬計算獲得的變形面與實際打印的變形面完全吻合。
微信截圖_20180605140925.png (368.04 KB, 下載次數(shù): 105)
下載附件
2018-6-5 14:09 上傳
圖7 不同擺放形式下導向葉片的實際打印情況
3結束語
隨著模擬技術的飛速發(fā)展,,該技術在增材制造方面凸顯出獨特的優(yōu)勢,,為復雜航空零部件的粉末床增材制造過程中溫度場、應力場,、變形等提供了精確的參考依據(jù),,擺脫了傳統(tǒng)工藝優(yōu)化過程中消耗性的“試錯”模式,對增材制造的機理性探索和工藝優(yōu)化具有重要的指導作用,。但是,,現(xiàn)階段的粉末床增材制造仿真技術仍存在其局限性,基于大數(shù)據(jù)的綜合化與大尺寸化成為粉末床增材制造技術未來發(fā)展的重點方向,。
(1)材料本征參數(shù)是關系到仿真結果精確與否的重要參數(shù)之一,。目前模擬軟件輸入的材料本征參數(shù)絕大部分均沿用同類材料的鑄、鍛件指標,,用于評估,、預測3D打印零件特性是不完全、不準確的,。因此,,建立以3D打印標準試驗件為基準的材料本征參數(shù)大數(shù)據(jù)十分必要;
(2)采用模擬技術能夠實現(xiàn)增材制造工藝全流程單階段的溫度場,、應力場,、殘余應力的計算,并通過簡單疊加預測零件最終的成形效果,,其綜合耦合能力仍不夠強,,多階段多場耦合是未來發(fā)展的趨勢;
(3)目前,,受限于大尺寸零件的邊界條件設定,、計算時間以及計算精度等問題,模擬技術僅能夠對粉末床級別的零件進行精確預測,,還無法實現(xiàn)大尺寸構件的模擬,。模擬大尺寸化也是未來發(fā)展的趨勢之一。
作者:李 禮1, 2,,劉曉輝3,,戴 煜1, 2 ,寧 敏3,,楊 盼3,,楊 文1, 2
1. 湖南頂立科技有限公司;2湖南省新型熱工裝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3.長沙五七一二飛機工業(yè)有限責任公司)
|
上一篇:生物3D打印行業(yè)研究報告(三)下一篇:【解析】增材制造技術在裝備維修中的應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