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信息時報訊(記者 李丹),圖/澎湃新聞
用3D打印技術來搞工程建設?12月4日,,在廣州市荔灣區(qū)西塱村大橋西園巷,,南方電網公司廣州供電局正在應用現場建筑3D打印技術建設配電房,這在全國尚屬首例,。據悉,,該技術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施工工期比傳統(tǒng)建設縮短30%,同時也降低了對環(huán)境和市民的影響,。
2.jpg (61.01 KB, 下載次數: 149)
下載附件
2018-12-4 21:01 上傳
△水泥混凝土3D打印配電房現場,圖/澎湃新聞
一次成型 施工工期縮短30%
記者在西塱村配電房施工現場看到,,只見電腦操作員正借助計算機軟件平臺的的技術參數設定,,控制配電房打印進程。攪拌機與巨型的3D打印機相連,,當調制混泥土通過材料輸送機器運輸到打印頭料頭后,,根據事先設定的參數,將自動完成配電房纜坑,、設備基礎以及墻體的智能建設,。廣州供電局基建部科長吳小飛介紹,3D打印電房運用三維數字設計,,把設計圖紙轉換成3D打印程序進行高精度打印,,打印現場只需要一臺建筑3D打印機和1名操作員,2-3名普通工人的輔助,,就可以完成1棟配電房的施工建設,。
1.jpg (425.73 KB, 下載次數: 143)
下載附件
2018-12-4 21:05 上傳
△3D打印配電房現場,圖/愛酷影像-咖啡
一次性成型,,效率高,、速度快、成本低……3D打印配電房擁有傳統(tǒng)工藝不可比擬的優(yōu)勢,。并且,,由機械施工代替人力施工,將大大降低人身安全風險,。據悉,,從電房基礎開挖、3D打印至電房裝修完成全過程施工工期低于35天,,比傳統(tǒng)框架結構工藝縮短30%,,施工人員數量減少約50%。其中,,墻體,、房內電纜溝及變壓器基礎的3D打印工期只需3天。據悉,,西塱村配電房項目于今年11月中旬開工,,預計于12月底竣工投產,屆時將緩解西塱村用電高峰期停電的問題,。
1.jpg (42.58 KB, 下載次數: 152)
下載附件
2018-12-4 21:01 上傳
△水泥混凝土3D打印噴頭,,圖/澎湃新聞
綠色環(huán)保 廢料產量減少六成
在傳統(tǒng)的電網建設中,,工藝差、廢料多,、揚塵大,、有噪音,一定程度上會對周邊的環(huán)境以及居民的正常生活造成影響,。使用3D打印技術建設配電房,,則可實現綠色環(huán)保施工。記者在施工現場看到,,這里沒有各種磚石材料,,僅有打印機及混凝土攪拌機,不見以往施工現場的雜亂,。
2.jpg (443.87 KB, 下載次數: 197)
下載附件
2018-12-4 21:05 上傳
△3D打印配電房現場,,圖/愛酷影像-咖啡
吳小飛介紹,3D打印替代傳統(tǒng)的砌磚,、抹灰工藝,,降低了建筑粉塵污染等,使廢料的產生量減少60%以上,,每萬平方米產生建筑垃圾不超過200噸,,在滿足綠色建筑標準的基礎上,再提升約33%,。同時,,整個建設過程中,墻體,、房內電纜溝及變壓器基礎的3D打印工期約3天,,可明顯減少施工對周邊環(huán)境、居民的影響,。
3.jpg (400.02 KB, 下載次數: 140)
下載附件
2018-12-4 21:05 上傳
△3D打印配電房現場,,圖/愛酷影像-咖啡
記者了解到,在歷時半年多的時間里,,廣州供電局與建筑打印科技公司進行多次技術交流,,組織了專家論證,在原來建筑3D打印技術標準基礎上編制了電房3D打印驗收校準,,并于今年12月初率先實現全國第一套電房的3D打印建設標準,。據悉,未來,,南方電網公司廣州供電局將把3D打印技術逐漸推廣到電網建設的其他方面,,把電力設施建設與高新技術相結合,讓高新技術更好的為電網建設服務,。
|
上一篇:如何成功應用3D打印,?Materialise 2018年度最后一次3D 打印課程下一篇:研究人員使用等離子噴嘴促進骨與3D打印植入物的整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