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廣東省中醫(yī)院
近日,,廣東省中醫(yī)院結直腸外科刁德昌主任團隊通過3D人體打印技術,,成功完成國內首例3D打印模型導航腹膜后巨大脂肪肉瘤切除術,,腫瘤體積達到40cm×30cm×15cm,,重量達16斤,。
Jietu20200803-140746.jpg (56.2 KB, 下載次數(shù): 188)
下載附件
2020-8-3 14:08 上傳
【透過肚皮看腫瘤——3D人體打印模型】
刁德昌介紹,,該患者的腫瘤占據(jù)了整個左側腹腔,與多個臟器,、血管緊密相連,,并侵犯腰大肌,,手術區(qū)域復雜。該手術難點在于腫瘤深入梨狀肌后方,,包繞左側髂血管,,風險很高。而腹膜后巨大腫瘤被稱為腹部的“定時炸彈”,,其體積巨大,,結構復雜,侵犯腹部多個臟器以及大血管,,不僅給患者帶來難以忍受的痛苦,,而且手術難度大,對醫(yī)院,、科室和手術醫(yī)生水平的要求極其嚴格,。經(jīng)過醫(yī)患雙方溝通與授權,制定了國內首例3D打印模型導航腹膜后巨大脂肪肉瘤切除手術計劃,。
刁德昌認為,,術前利用3D人體打印技術重建模型,可以清晰地看到,,腫瘤上方到達膈肌,,靠近脾動靜脈,下方突入到盆腔,,和髂血管之間存在一定的可分離間隙,,同時腫瘤與周圍臟器的關系一清二楚,。
Jietu20200803-140752.jpg (58.93 KB, 下載次數(shù): 163)
下載附件
2020-8-3 14:08 上傳
【腫瘤模型3D打印過程】
經(jīng)過充分的術前準備工作,,制定手術計劃,7月15日上午10時,,手術開始,,由刁德昌主任主刀,李洪明博士,、馮曉創(chuàng)醫(yī)師,、鄧雄星醫(yī)師協(xié)助。術中采用“T”字形切口打開腹腔,,按照四周向中心包繞,、層層遞進的原則,首先松解腫瘤表面與結腸的粘連,,層層深入分離保護右側輸尿管,;接著從腫瘤左側松解粘連帶,分離出左側輸尿管,、腰神經(jīng),,接著再從腫瘤頭側由淺入深,,結扎腫瘤營養(yǎng)血管以及切除受到侵犯的腰大肌,;最后在盆腔處鈍性分離被腫瘤包繞的髂動脈,,完整取出腫瘤。
由于術前利用3D人體打印技術,,手術團隊對腫瘤與周圍組織的空間關系提前做足了功課,,手術每一個步驟、需要避開的危險都了然于胸,,整個手術在緊張專注的環(huán)境中流暢完成,。這個業(yè)內公認的高難度“腹部炸彈”、國內首例3D打印模型導航腹膜后巨大脂肪肉瘤切除術,,在“拆彈專家”刁德昌團隊手中,,不到2個小時便順利完成,術中出血僅不到100毫升,。
Jietu20200803-140756.jpg (45.59 KB, 下載次數(shù): 178)
下載附件
2020-8-3 14:08 上傳
【巨大腫瘤手術標本照片】
患者術后第1天無明顯不適,,切口疼痛不劇烈;第2天,,患者便可下床活動,,當天下午胃腸道功能開始恢復,進食粥水,;7月18日,,患者術后復查結果正常,順利出院,。
據(jù)刁德昌教授介紹,,腹膜后腫瘤發(fā)病隱匿,早期幾乎沒有任何癥狀,,或以腹部包塊為主,,由于腹腔空間相對較大,故診斷相對困難,。大部分患者就診時腫瘤體積十分巨大,,且侵犯周圍血管、臟器,,手術難度大,,風險高。而3D人體打印技術在診治腹膜后巨大腫瘤具有獨特優(yōu)勢,,它可以很好地對腫瘤和周圍血管,、臟器進行重建和打印,實現(xiàn)術前預知,、術中導航,,使得手術更加精確,、安全,讓患者在治療中獲取更多益處,。
廣東省中醫(yī)院結直腸外科刁德昌主任團隊在腹膜后巨大腫瘤方面具有豐富的治療經(jīng)驗,,并在業(yè)內獲得廣泛認可。為了進一步提高科室診療水平,,提高手術質量,,降低治療風險,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刁德昌團隊率先引入3D人體打印技術,。該技術通過等比例復現(xiàn),打印出腹腔內巨大腫瘤周圍大血管,、重要臟器一體化的精準模型,,可有效幫助醫(yī)生充分評估腫瘤,使得手術醫(yī)生獲得“未卜先知”的能力,,為患者制定個體化的手術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