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南京日報
導讀:3D打印技術正改變著人類生活的方方面面,從鞋子,、汽車零配件到人造血管、建筑材料等,,持續(xù)滿足人們個性化,、定制化需求。然而,它在制藥領域仍處于起步階段,。
日前從南京未來科技城獲悉,,園區(qū)企業(yè)南京三迭紀醫(yī)藥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三迭紀”)首創(chuàng)的熱熔擠出沉積(MED)3D打印技術成功入選美國食品藥品管理局(FDA)“新興技術項目”,這標志著3D打印技術在我國藥物制劑領域實現(xiàn)重大突破,。該技術何時走向市場,?將為患者帶來哪些福音?
u=3958224180,2116796466&fm=26&gp=0.jpg (13.15 KB, 下載次數(shù): 118)
下載附件
2020-8-11 14:28 上傳
打印一片需6—7分鐘,,日產量達3萬片
8月4日,,在南京未來科技城悠谷4樓的三迭紀制劑開發(fā)中心,頭頂三個“小觸角”的藥物專用3D打印機吸引了注意,。技術人員點擊顯示器上“一鍵啟動”按鈕,,打印機接收信號,黑色“小托盤”開始在三個“鉛筆式”噴頭之間來回移動,,一股股細如魚線的白色絲狀半流體從噴頭處旋轉式噴出,,不一會兒,一個指甲蓋大小的白色橢圓形藥片就出現(xiàn)在大家眼前,。
據(jù)介紹,,整個制藥過程分為三個步驟,從打印機“觸角”灌入原輔料,,機器會先將粉末狀的原輔料加工為熔融狀的半固體,,再精密擠出,最后層層打印成型,,制備成預先設計的三維結構藥物制劑,,從進料到打印成型平均耗時6—7分鐘。一旁的工作臺上,,看到10多片已經(jīng)打印好的藥物,,圓形、橢圓形等形狀各異,。
別看外形和市面上常見的片劑藥物無異,,它們的內部結構卻相差甚遠。據(jù)悉,,3D打印出的藥物內部為立體“多腔室結構”,,進入人體后,會按照“既定的程序”釋放,,釋放的速度和時間可以通過選用不同高分子材料,、改變藥片內部結構等控制,以達到更好的藥效,。
“這臺3D打印機看上去不起眼,,但已經(jīng)是我們研發(fā)的第13代機器了,。”技術人員介紹,,目前三迭紀已成功搭建一條中試生產線,,日產量達3萬片。明年,,企業(yè)還將建設更大規(guī)模生產線,,預計日產量可達10萬片。
微信截圖_20200811142758.jpg (28.39 KB, 下載次數(shù): 112)
下載附件
2020-8-11 14:28 上傳
患者有望告別多次,、大把吃藥
有專家指出,,未來藥劑設計和制造有相當一部分會從限定劑量的片劑(膠囊)的大批量生產,轉變?yōu)獒槍蝹病人限定劑量,、釋放方式和藥劑的多功能組合的即時制造,。為了應對這一挑戰(zhàn),制藥行業(yè)需要接受新的制造技術,,其中一項應用技術就是3D打印,。
3D打印藥品,聽起來似乎不難,,但受限于技術,、設備等原因,目前在全球范圍仍處于萌芽期,,進入產品開發(fā)階段的只有美國Aprecia和中國三迭紀兩家企業(yè),。
“Aprecia基于粉末黏結原理,患者服藥時吞咽會變得容易,。而我們做的是有結構的藥物制劑,,可以調控藥物的釋放模式,能解決的問題更多一些,�,!比o創(chuàng)始人成森平說。
據(jù)悉,,MED 3D打印藥物自動化程度高,、人為失誤風險低,能有效保證藥品的質量,。更重要的是,,它可以把更安全有效的藥物送到老百姓手中。成森平接連舉了三個例子:溶解性很差的藥物,,通過3D打印劑型設計增強溶解性,,使其更易被人體吸收,從而降低藥量,,減少副作用,;成藥性差的化合物,3D打印可定向提高成藥性,,為治療疾病增加藥物選擇,;同時打印2種以上藥物成分,可得到有效復方藥,,讓患者告別多次,、大把吃藥的痛苦。
timg.jpg (6.72 KB, 下載次數(shù): 113)
下載附件
2020-8-11 14:28 上傳
“這一天不遠了,�,!背缮秸f,今年下半年三迭紀研發(fā)的相關產品將進入臨床試驗階段,,預計最早將于2024年和大家見面,。
聚焦關鍵核心技術,推動科技創(chuàng)新
擁有16個專利家族,、99項申請和26項授權,,技術覆蓋藥物劑型設計、制劑開發(fā)方法,、制劑生產設備等多個方面……經(jīng)過5年發(fā)展,,三迭紀已成為全球3D打印藥物領域專利布局最完整和申請數(shù)量最多的機構。
這樣一只“潛力股”當初為何選擇南京,,選擇未來科技城,?“豐厚的歷史文化積淀、勇立潮頭的創(chuàng)新精神,、開放包容的國際風范等,,讓南京充滿魅力�,!背缮奖硎�,,選擇未來科技城一方面是看中園區(qū)3D打印研究院可以提供相關技術支撐,另一方面是園區(qū)優(yōu)美的環(huán)境,、完善的生活配套以及細致入微的服務,。
據(jù)悉,為搶抓新一輪科技革命與產業(yè)變革機遇,,2013年,,南京未來科技城以前瞻性眼光啟動3D打印產業(yè)培育工作,引入中國工程院院士盧秉恒為核心的高端研發(fā)人才近30人,,建設中國3D打印研究院,,引進和孵化了航天科技集團、威布三維,、前知等近30家3D打印企業(yè),,涉及裝備,、材料、工藝等多個技術領域,。
2016年,,園區(qū)正式與德國弗勞恩霍夫研究院簽署合作協(xié)議,由專家團隊,、科研機構等合作成立高端3D打印公司,,并簽約落戶多個3D打印研發(fā)項目,進一步完善園區(qū)3D打印產業(yè)鏈,。
瞄準科技最前沿,,經(jīng)過9年耕耘,目前南京未來科技城已初步形成以網(wǎng)絡,、通信,、信息安全、人工智能,、產業(yè)互聯(lián)網(wǎng)等為特色的新興產業(yè),。截至目前,園區(qū)累計引進以國機智駿,、中軟等為代表的企業(yè)1500余家,,集聚高新技術企業(yè)60余家、國內外院士30名,、高端創(chuàng)新人才團隊等3000余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