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航邁特
導讀:TiAl金屬間化合物是迄今唯一能夠在600℃以上氧化環(huán)境長期使用的輕質(zhì)金屬材料,,其理論密度只有3.9g/cm3,不到鎳基高溫合金的1/2,,對于實現(xiàn)航空航天零部件減重,具有重大意義,。
近年來,,美國通用電氣公司旗下Avio Aero公司使用高品質(zhì)Ti4822鈦鋁粉末材料和電子束熔融(EBM)3D打印技術成功批量制造了GE9X發(fā)動機低壓渦輪葉片,這是世界航空發(fā)動機及航空材料研究領域的一大創(chuàng)舉,,具有重大引領意義,。該TiAl合金葉片,相比傳統(tǒng)鎳基合金輕50%左右,,具有更加優(yōu)異的強度重量比,,使整個低壓渦輪機的重量減少20%,同時將GE9X的推力提高了10%,。其中,,該企業(yè)采用了無坩堝電極感應氣霧化(EIGA)技術制造超高純凈的球形3D打印Ti4822粉末材料,這是項目成功的首要條件。
640.jpeg (52.06 KB, 下載次數(shù): 66)
下載附件
2021-2-8 17:33 上傳
△GE9X發(fā)動機
640-1.jpeg (90.4 KB, 下載次數(shù): 64)
下載附件
2021-2-8 17:33 上傳
△電子束熔融(EBM)3D打印
640-2.jpeg (40.7 KB, 下載次數(shù): 74)
下載附件
2021-2-8 17:33 上傳
△采用EBM工藝制造的Ti4822鈦鋁葉片
技術引領 創(chuàng)新突破
TiAl金屬間化合物是世界上迄今唯一能夠在600℃以上氧化環(huán)境長期使用的輕質(zhì)金屬材料,,其理論密度只有3.9g/cm3,,不到鎳基高溫合金的1/2,對于實現(xiàn)航空航天零部件減重,,具有重大意義,,是重要的國家戰(zhàn)略材料,歐美嚴格限制向我國出口,。我國獨立自主開展高品質(zhì)球形TiAl粉末材料制備及電子束(EBM)3D打印技術研究尤為重要,。
640-3.jpeg (77.82 KB, 下載次數(shù): 66)
下載附件
2021-2-8 17:33 上傳
△電極感應氣霧化(EIGA)制備Ti4822粉末工藝
中航邁特科研團隊針對TiAl合金脆性大、難加工以及3D打印工藝對粉末純凈度要求極高等特點,,采用自主研發(fā)的無坩堝電極感應裝置熔煉TiAl合金棒料及超音速氣霧化噴嘴制備球形TiAl合金粉末,,實現(xiàn)TiAl合金的無坩堝純凈熔煉,研制出高純凈度,、高球形度的TiAl合金粉末產(chǎn)品,,有效避免了水冷銅坩堝感應熔煉氣霧化工藝導液管陶瓷材料對TiAl合金的污染。
640.png (299.33 KB, 下載次數(shù): 65)
下載附件
2021-2-8 17:33 上傳
△Ti4822鈦鋁粉末形貌圖
中航邁特利用該制粉工藝技術已經(jīng)累計研制了超過15噸的Ti4822合金粉末產(chǎn)品,,粉末純凈度高,、球形度好,批次質(zhì)量穩(wěn)定可靠,,有力保障了我國商用航空發(fā)動機電子束(EBM)3D打印葉片研制的迫切需求,。2021年伊始,中航邁特更是收獲了重要航空用戶3D打印TiAl粉末產(chǎn)品的訂單,。
Ti4822鈦鋁粉末成分
640-1.png (1.79 KB, 下載次數(shù): 66)
下載附件
2021-2-8 17:33 上傳
Ti4822鈦鋁粉末物理性能
640-2.png (2.51 KB, 下載次數(shù): 67)
下載附件
2021-2-8 17:33 上傳
質(zhì)量優(yōu)先 客戶至上
2020年,,中航邁特聯(lián)合南京理工大學、無錫質(zhì)檢院等高水平科研單位承擔了江蘇省重點研發(fā)計劃“增材制造用高性能TiAl合金粉體材料制備關鍵技術”項目,�,?蒲袌F隊經(jīng)過攻關,Ti4822鈦鋁粉末質(zhì)量良好,,經(jīng)電子束熔融(EBM)打印成形后,,室溫及高溫力學性能優(yōu)良,達到了航空發(fā)動機低壓渦輪鈦鋁葉片的技術要求,。
Ti4822鈦鋁粉末經(jīng)電子束熔融(EBM)力學性能
640-3.png (1.99 KB, 下載次數(shù): 66)
下載附件
2021-2-8 17:33 上傳
640-4.png (53.94 KB, 下載次數(shù): 72)
下載附件
2021-2-8 17:33 上傳
640-5.png (640.53 KB, 下載次數(shù): 78)
下載附件
2021-2-8 17:33 上傳
△Ti4822合金粉末3D打印試件
裝備要發(fā)展,,材料要先行!中航邁特始終堅持材料創(chuàng)新驅(qū)動,,快速制造服務,,聯(lián)合上下游合作伙伴共同突破我國3D打印關鍵材料“卡脖子”難題,致力于為航空航天用戶提供自主可控的高品質(zhì)材料產(chǎn)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