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信息新報
腫瘤手術最怕腫瘤切不干凈,伴隨著科學進步,,3D打印術在臨床上的運用越來越多,,醫(yī)生可以在術前將患者的腫瘤、淋巴結定位,,CT數據重建血管后3D打印,,真正做到根治性腫瘤切除,。2021年11月10日,65歲的陳大伯被查出結腸癌晚期,,無錫市第二人民醫(yī)院普外科副主任醫(yī)師陳義鋼帶領團隊運用此技術為老人完全切除了腫瘤,。
nimg.ws.126-1.jpg (95.52 KB, 下載次數: 181)
下載附件
2021-11-11 16:00 上傳
半年前,,65歲的陳大伯被查出結腸癌晚期,且已經有局部轉移,,走訪多家醫(yī)院后,,醫(yī)生都建議保守治療。陳義鋼接診后,,經過術前精準評估,,認為可以手術。陳義鋼說,,以結直腸癌患者為例,,他們的腹腔血管有許多變異、腫瘤位置各不相同,、突變基因經常有差異,人口肛門的外形,、位置,、大小也不盡相同。精準醫(yī)療,、個體化醫(yī)療在臨床上應用少之又少,。
醫(yī)院普外科團隊針對結直腸癌治療中這些問題,結合解剖學知識,、醫(yī)學工程理論和腫瘤根治術切除的原則,進行了系列的精準化治療研究,。研究涉及到術前手術規(guī)劃,、術中精準顯影、術后吻合口血供檢測,。術前規(guī)劃什么最重要,?手術入路的選擇最關鍵。
陳義鋼團隊根據患者的CT數據重建血管,,并利用3D打印技術打印出患者個體化結直腸與腸系膜血管,,設計手術入路,、指導手術規(guī)劃,應用3D打印技術后,通過熒光腹腔鏡,、納米碳技術,,完全切除了腫瘤。術中幾乎沒出血,,從血管根部清掃相關淋巴結。腹腔鏡結腸癌的手術時間較前減少了22%,,出血量較前減少了37%,,淋巴結清掃數目增加了20%。如今術后半年了,,這位患者恢復不錯,,逢人就夸這個手術厲害。
陳義鋼不僅手術厲害,,他將結直腸癌手術做到極致,,用新技術進行腫瘤根治性切除;他不放過一個細節(jié),,努力為臨床提供確切診斷,。他還善于發(fā)明,他已擁有醫(yī)療相關發(fā)明專利1項,,還有多項發(fā)明專利已獲受理,。目前,陳義鋼團隊主研的“3D打印技術導航結直腸癌手術”獲得了2021年江蘇省醫(yī)學新技術引進獎二等獎,。
作為上海交通大學的博士,、南醫(yī)大的博士后,無錫市第二人民醫(yī)院雁陣人才,,陳義鋼有這份自信,,他一直致力于胃腸道疾病、疝氣相關疾病的外科治療,,并注重將國內和國際上最新的醫(yī)療知識運用于臨床,,顯著提高了胃腸道腫瘤、疝氣患者的手術質量及治療效果,。目前,,他所在的普外科團隊主攻腹腔鏡胃癌根治術、腹腔鏡結直腸癌根治術,、腹腔鏡下疝修補術這三個方向,。因為手術切口小、術后痛苦少,、生存質量高,,獲得了患者的一致好評,。
nimg.ws.126.jpg (90.3 KB, 下載次數: 172)
下載附件
2021-11-11 16:00 上傳
疝氣在老年人中高發(fā),,尤其以60歲以上老年男性居多。陳義鋼介紹,,100人里就有1到3人患病,其中腹股溝疝很常見,,高齡患者的腹股溝疝患者發(fā)病率高,,治療不及時,,等到年老時,,因為嚴重的心腦血管疾病等基礎疾病而喪失了最佳治療時機。高齡患者不是疝氣手術禁區(qū),,無錫二院一個月之內便能成功為數例高齡患者進行手術,。但若不及時治療,可能引發(fā)嚴重的后果,,不久前一位87歲的患者因為疝氣嵌頓引起腸壞死,,未及時到醫(yī)院救治,延誤了最佳治療時機,,最后進行了腸切除手術。
陳義鋼提醒患者,,現在腹股溝疝的發(fā)病率越來越高,,特別是還合并有氣管炎、便秘的老年患者增多,,一旦使勁咳嗽或者用力大便時,,腹腔壓力增加,,病情就會加重,現在腹腔鏡疝修補這種微創(chuàng)手術可以大大縮短住院時間,,手術創(chuàng)傷小,并發(fā)癥發(fā)生率低,,且術后復發(fā)率明顯降低,,高齡患者應盡早就醫(yī),。
|
上一篇:3D打印精準治療出血性腦卒中下一篇:3D打印仿生假體+自體肌腱移植,,醫(yī)生“移花接木”為腫瘤患者重建心肺“鎧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