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西安交通大學
他,,是中國工程院院士,、西安交通大學教授
他,也是在工廠一線工作過十余載的熟練工
他,,是我國增材制造技術的奠基人
他,,就是中國3D打印之父——盧秉恒
Jietu20211227-165952.jpg (53.75 KB, 下載次數(shù): 91)
下載附件
2021-12-27 17:00 上傳
近日,,盧秉恒院士做客由人民網(wǎng)與中國科協(xié)聯(lián)合推出《同上一堂公開課——百年科技強國夢》節(jié)目,講述他與西安交大的故事,,他與3D打印技術的故事,。
航天夢從小就在盧秉恒的心中埋下了種子,但不曾想到的是,,他的航天路從工人開始,完成了到院士的“破壁”,。
盧秉恒研究的3D打印技術實現(xiàn)了產(chǎn)品的快速開發(fā),,創(chuàng)新了產(chǎn)品的結(jié)構(gòu)設計,節(jié)省了大量時間和人力,。隨著生產(chǎn)技術的突破,,3D打印將繼續(xù)在航空航天、醫(yī)療等多個領域發(fā)揮力量,。
■ 盧秉恒在國內(nèi)倡導開拓了增材制造,、微納制造、生物制造,、高速切削機床等先進制造技術的研究,;
■ 開發(fā)出了快速成型機等機、光,、電一體化設備和專用材料,,形成了一套國內(nèi)領先的產(chǎn)品快速開發(fā)系統(tǒng)及產(chǎn)業(yè)化生產(chǎn),在汽車開發(fā),、農(nóng)業(yè)節(jié)水,、家電、飛機,、軍工,、醫(yī)療、科研等領域獲得了大量推廣應用,;
■ 在國內(nèi)微納制造方面,,首倡納米壓印研究;在個性化匹配人工骨及生物活性人工骨的研究方面獲得重要突破,,并進入臨床實驗,;
■ 作為第一獲獎人,2000年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2005年獲國家技術發(fā)明二等獎,,2014年獲國家技術發(fā)明二等獎,2001年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及蔣氏基金會科技成就獎,;發(fā)表論文300多篇,。
人生第一次提拔
受錢學森等老一輩科學家的影響,,盧秉恒從小有個航天夢,立志為我國航空航天事業(yè)貢獻一份力量,。
Jietu20211227-165957.jpg (40.27 KB, 下載次數(shù): 86)
下載附件
2021-12-27 17:00 上傳
大學畢業(yè)后的盧秉恒被分配到一間工廠做車床工人,,這一干就是五年,后來,,他迎來了人生第一次提拔,。“廠子說提拔你,,先當技術員吧,,請你到家屬工廠主管那里的技術�,!薄澳抢镉幸话俣鄠家屬工,,有三分之一都不識字,但是我學習的東西在這里逐漸得到了應用,,我學習制造工藝,,設計了卡具,包括開動機床都可以教他們,,最后形成很好的效益,。”
“我這一生都受益于在工廠工作的十一年,,沒有白過,。”年過七旬的盧秉恒回憶起當年工廠生涯時,,動情地說,。
Jietu20211227-170004.jpg (61.77 KB, 下載次數(shù): 118)
下載附件
2021-12-27 17:00 上傳
改革開放之初,盧秉恒已是兩個孩子的父親,,他頂著生活的壓力,,考取了西安交通大學研究生,師從顧崇銜教授,,直到博士畢業(yè),。人生新篇章就此打開。
這些活他都自己做
“我今天回顧一下,,幸虧是學機械制造的,。”盧秉恒說,,在工廠的經(jīng)歷,,使他具備了實踐的意識與能力。他舉例,,在完成他的碩士論文時,,需要制作二百多個零件,,最初聯(lián)系的工廠一個多月都沒有音訊,他便決定自己上手,,只用了兩個夜班時間,,又快又好地做出了所需零件,順利完成了論文,。
博士畢業(yè)后,,盧秉恒作為訪問學者前往國外交流學習,在參觀一家汽車企業(yè)的時候,,一臺設備引起了他的注意,。“那是一臺3D打印設備,,只需要將CAD(計算機輔助設計)模型輸進去就可以把原型做出來,這在中國沒見到,,我感到很新奇,。”盧秉恒當即決定將自己的研究方向轉(zhuǎn)向這個新興領域,,他認為這是發(fā)展我國制造業(yè)的一個好契機,。
Jietu20211227-170009.jpg (44.73 KB, 下載次數(shù): 84)
下載附件
2021-12-27 17:00 上傳
回國后,起初盧秉恒想引進這種機器,,然而價格昂貴,,光是一個激光器就需要十幾萬美元。由于資金緊缺,,他不得不打消這個念頭,。面對“技術+資金”的雙壁壘,盧秉恒決心靠自己的力量“破壁”,,從頭開始研發(fā)這項技術,。
起初不知道技術的工作原理,他就自己一步一步通過實踐探索出來,;買不起昂貴的零件和原材料,,就聯(lián)合其它科技工作者自己花小成本制作出來。終于,,在他和團隊的共同努力下,,不僅制造出來了原型機,還獲得了科技部的資助,,自此盧秉恒順利開展了增材制造技術的探索,,并且讓這項技術在中國的土地上“生根發(fā)芽”。
“西遷精神”不能丟
西遷精神是在1956年交通大學為響應支援大西北,,由上海遷往西安的過程中,,生發(fā)出來的一種寶貴的精神財富,,其實質(zhì)是 “胸懷大局,無私奉獻,,弘揚傳統(tǒng),,艱苦創(chuàng)業(yè)”。
Jietu20211227-170013.jpg (62.28 KB, 下載次數(shù): 84)
下載附件
2021-12-27 17:00 上傳
“西遷精神一直在鼓勵著我,!”盧院士強調(diào),,他從導師顧崇銜身上清晰地感受到了西遷精神的偉大。顧教授是當年西遷的老教授之一,,將自己的全部都奉獻給了三秦大地,。
Jietu20211227-170019.jpg (62.3 KB, 下載次數(shù): 98)
下載附件
2021-12-27 17:00 上傳
“他知道此時國家正在發(fā)展工業(yè),這里需要他,,于是他帶著全家老小搬到了西安,。”盧秉恒表示,,初到西安時,,顧教授感到這里遠不如上海,但是看見了許多在建的工廠,,讓他受到了觸動,,認為西安才是他該來的地方,幫助這些工廠建設,,才是他要做的事,。
盧秉恒一直強調(diào)的創(chuàng)新與實踐,也來自于顧教授的深遠影響,。據(jù)盧秉恒介紹,,為搜集機械加工的案例,顧教授帶領助教走訪一二十個工廠,,用實際案例編寫教材,,證明了其中的理論,最終,,這套教材被全國一百多所院校采用,。
Jietu20211227-170023.jpg (63.98 KB, 下載次數(shù): 86)
下載附件
2021-12-27 17:00 上傳
“我研究的3D打印技術為我國航天航空事業(yè)作出了貢獻,我的航天夢實現(xiàn)了,�,!闭驹谖枧_之上的盧秉恒院士自豪地說。盧秉恒勉勵莘莘學子牢記西遷精神,,腳踏實地解決國家亟需解決的工程問題,,在工作當中發(fā)光發(fā)熱,實現(xiàn)自己的價值。
Jietu20211227-170028.jpg (39.1 KB, 下載次數(shù): 92)
下載附件
2021-12-27 17:00 上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