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材料科學與工程
增材制造(AM)技術(shù)已廣泛應用于航空航天,、石油化工、醫(yī)療等多個領(lǐng)域的零件制造,。激光粉末床熔融(L-PBF)技術(shù)是一種增材制造技術(shù),,它在金屬基材上沉積和熔化粉末層,。L-PBF技術(shù)可使用多種原料粉末生產(chǎn)零件,,α+β兩相鈦合金Ti6Al4V(以下簡稱Ti64)是最理想的AM合金之一,,因為它在多種負載條件下具有不同特性。由L-PBF生產(chǎn)的Ti64部件抗拉強度和伸長率分別在1040-1211MPa和1.4-6.5%范圍內(nèi),。但是,,ASTM F136標準規(guī)定伸長率應至少為10%,抗拉強度應高于860MPa,。因此,,必須進行后處理以增加伸長率。為了提高Ti64的機械性能,,已有報道通過L-PBF技術(shù)制備含顆粒增強相的Ti64復合材料,。結(jié)果表明,Ti64的強度顯著增加,,但塑性下降,。在增強塑性變形和其他物理特性的不同熱處理中,熱等靜壓(HIP)是優(yōu)化微觀結(jié)構(gòu)和機械性能最有效的方法之一,。雖然已報道了許多關(guān)于HIP處理對L-PBF制造的Ti64微觀結(jié)構(gòu)和力學性能的影響,,但HIP對L-PBF制造的顆粒增強Ti64復合材料微觀結(jié)構(gòu)和力學性能的研究很少,。
法國索邦大學的一項最新研究揭示了HIP對氧化釔穩(wěn)定氧化鋯(YSZ)增強Ti64的微觀結(jié)構(gòu)和機械性能的影響,,分析了增強體含量對微觀結(jié)構(gòu)和織構(gòu)演變的影響。相關(guān)論文以題為“Effect of hot isostatic pressing on microstructure 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Ti6Al4V-zirconia nanocomposites processed by laser-powder bed fusion”發(fā)表在Materials & Design,。
論文鏈接:https://doi.org/10.1016/j.matdes.2022.110392
640.jpeg (76.33 KB, 下載次數(shù): 100)
下載附件
2022-8-3 09:26 上傳
本研究通過電極感應熔化氣體霧化(EIGA)生產(chǎn)Ti64粉末,,平均粒徑約25μm,另制備了含1wt%和2.5wt%納米nYSZ的Ti64粉末(簡稱為ZTP1和ZTP2.5),,L-PBF工藝為:層厚30μm,;功率200瓦;曝光時間100μs,;掃描速度700mm/s,;艙口間距80μm;點距65μm,。
研究發(fā)現(xiàn),,含增強相和未增強試樣在HIP處理后接近全密度材料,。微觀結(jié)構(gòu)研究表明,HIP后處理具有三重效果:(1)降低β相百分比,;(2)增加晶粒尺寸,;(3)與HIP處理之前相比,產(chǎn)生更均勻分布的α和β晶粒(尤其是在未增強的Ti64材料中),,塑性應變大大增加,,而所有材料在HIP后壓縮強度僅略有變化。HIP處理后,,增強后試樣的顯微硬度和強度仍然高于Ti64(ASTM F136),。相比于用其他陶瓷(如TiB2和B4C)增強的鈦合金,nYSZ增強和HIP處理后Ti64的機械性能更高,,這證實了nYSZ增強的Ti64是航空航天和醫(yī)療領(lǐng)域有應用前景的材料,。
640-1.jpeg (408.43 KB, 下載次數(shù): 89)
下載附件
2022-8-3 09:26 上傳
圖1 初始粉末的顆粒形狀
640-2.jpeg (504.86 KB, 下載次數(shù): 132)
下載附件
2022-8-3 09:26 上傳
圖2 HIP處理前后試樣的SEM圖
640-3.jpeg (984.75 KB, 下載次數(shù): 115)
下載附件
2022-8-3 09:26 上傳
圖3 在HIP處理前后,α相晶粒尺寸(沿BD方向)隨nYSZ加入發(fā)生的變化
640-4.jpeg (110.2 KB, 下載次數(shù): 110)
下載附件
2022-8-3 09:26 上傳
圖4 添加nYSZ和HIP處理對室溫壓縮真應力-真塑性應變的影響
HIP過程中出現(xiàn)織構(gòu)演變,,主要是因為發(fā)生再結(jié)晶和相變,,織構(gòu)強度增加可能是HIP處理后壓縮強度增加的主要原因。未來應探索HIP過程中再結(jié)晶和相變機制的表征,。預計這種Ti64/nYSZ材料的疲勞強度將遠高于L-PBF加工的Ti64,,鈦基復合材料的主要特點之一就是改善鈦合金的疲勞性能,本文為增材制造鈦基復合材料的研究提供了理論基礎(chǔ),。(文:破風)
|
上一篇:防腐金屬的磁場輔助電弧增材制造下一篇:中科院林鑫團隊Top期刊VPP發(fā)文: 3D打印革新固液發(fā)動機關(guān)鍵技術(sh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