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是處于產(chǎn)品試制階段,今年主要目標是量產(chǎn),�,!�2018年2月21日,在華中科技大學數(shù)字裝備與技術(shù)國家重點實驗室里,張海鷗教授夫婦大清早就忙活開來,。張海鷗教授說,今天他們兩人做的是實驗室開工的準備工作,算是熱身,明天學生們將陸續(xù)到崗,。
101918tb43baasak625j64.jpg (67.92 KB, 下載次數(shù): 140)
下載附件
2018-2-23 14:23 上傳
2016年7月,由張海鷗教授主導研發(fā)的一項金屬3D打印技術(shù)“智能微鑄鍛”,在3D打印技術(shù)中加入了鍛打技術(shù),成功制造出世界首批3D打印鍛件,。該成果打破了3D打印行業(yè)存在的最大障礙,開啟了人類實驗室制造大型機械的歷史,并將給全球機械制造業(yè)帶來顛覆性創(chuàng)新。
據(jù)悉,張海鷗團隊的技術(shù)成果先后引起國防軍工以及美國GE公司,、歐洲空客公司的關(guān)注,并簽訂合作協(xié)議,為對方提供3D打印產(chǎn)品,。“春節(jié)是在漢川岳母家過的,大年初五就上班了,�,!睆埡zt教授介紹,團隊其他成員都被他放假回家過年去了。去年產(chǎn)品的試制已經(jīng)告一段落,今年將主要面向量產(chǎn),提高規(guī)模效應,。
101148k81n3f8h3e15b4nh.png (233.55 KB, 下載次數(shù): 131)
下載附件
2018-2-23 14:23 上傳
張海鷗夫婦的家離實驗室很近,用張海鷗的話說就是“700米,1300步”,。即便這么近,他們還是覺得耽誤時間,索性搬來一張行軍床,困了就在實驗室里躺一躺;平時學生們都是“四班倒”,而兩位教授卻始終“在一線”。
101918ky3rrqr8kze2xyjq.jpg (113.89 KB, 下載次數(shù): 125)
下載附件
2018-2-23 14:23 上傳
1998年,張海鷗和王桂蘭在日本東京大學分別完成博士學位和博士后研究工作后回歸,共同任教于華中科技大學材料學院,。夫婦倆被華科師生尊稱為華科的“居里夫婦”,。兩人為工作忙到什么程度呢?“一年在家里只做一次團年飯�,!蓖豕鹛m說,家里廚房基本不做飯,兩個人一年四季吃食堂,主要是為了節(jié)約時間,。
來源: 長江網(wǎng)-長江日報
延伸閱讀:全球首臺金屬/非金屬一體化3D打印機?武漢華科三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