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可可小熊 于 2022-4-19 14:54 編輯
導讀:宏觀尺寸上的增材制造已取得了重大進展,,但在微觀尺寸上,例如3D打印納米級聚合物方面,,還存在很大的空白,。這主要是由于難以提供納米級精度所需的材料和設備,。一個成功的、強大的3D納米打印平臺必須解決幾個關鍵的設計參數(shù),,如對材料的沉積高度的控制,;具有最小或沒有中間步驟的連續(xù)打印過程,以穩(wěn)定打印層,;在打印步驟之間不損失特征,;以及無溶劑材料的沉積,以減少或消除溶劑損失的收縮,,并使多層特征的創(chuàng)建,。要解決上述問題并不是一個易事,但研究人員通過不懈努力已經在這方面取得了進展,。
2022年4月,,南極熊獲悉,來自澳大利亞墨爾本大學和美國加州大學的研究者們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上發(fā)表了一篇有關實現(xiàn)3D納米打印的文章《3D nanoprinting via spatially controlled assembly and polymerization》(通過空間控制的組裝和聚合進行3D納米打�,。�,,研究者們設計了一種3D納米打印技術,利用快速的表面引發(fā)劑和多功能的交聯(lián)劑,,通過微流控耦合原子力顯微鏡來創(chuàng)造交聯(lián)聚合物,,實現(xiàn)3D納米打印。讓我們看看他們具體的研究吧,。
微信圖片_20220419081519.png (89.61 KB, 下載次數(shù): 40)
下載附件
2022-4-19 08:15 上傳
表面引發(fā)的3D納米打印
為了開發(fā)一個可以連續(xù)創(chuàng)造聚合物特征的納米3D打印平臺,,研究人員使用聚合物連續(xù)組裝技術(CAP)來形成穩(wěn)定的結構。為了在空間上控制大交聯(lián)劑(或聚合物油墨)向預功能化表面的傳遞,,他們使用了一個集成的原子力顯微鏡和微流控探針,,通過改變探針與表面的接觸(AFM負載)、微流體壓力和打印速度(或瞬時接觸時間)來控制輸送到表面的材料數(shù)量,。該系統(tǒng)可以實現(xiàn)小至0.5 aL的輸送量,,運動精度在1毫米范圍內達到5納米。(具體實驗細節(jié)請下載文末原文)
微信圖片_20220419081626.png (230.24 KB, 下載次數(shù): 34)
下載附件
2022-4-19 08:17 上傳
△3D納米打印的關鍵步驟,,包括化學交聯(lián)墨水,、表面改性和啟動,以及將反應性墨水輸送到基材上形成3D打印圖案的示意圖,。
參數(shù)對打印尺寸的影響
本研究中,,打印線條的寬度和高度可以通過改變打印速度和壓力來改變。在恒定的儲層壓力下,,聚合物的擠出率是恒定的,因此,,線的高度隨著沿線打印速度的降低而增加,。降低速度相當于延長瞬時時間,因此在給定的距離上有更多的材料被擠出并可用于交聯(lián)。增加打印壓力會導致每秒有更多的材料被擠出探針孔,,從而產生更寬更高的線,。
微信圖片_20220419082028.png (61.4 KB, 下載次數(shù): 31)
下載附件
2022-4-19 08:21 上傳
△各種打印參數(shù)對最終打印線條的尺寸影響
3D納米打印的結構
研究人員還自主設計了具有代表性的三維結構,來驗證該技術的可行性,。他們打印了1.堆疊的網格,,與設計相比,結果表現(xiàn)出高保真度,,從一個陣列到下一個陣列沒有變形或模糊的邊緣,。2.在頂面打印10個連續(xù)的邊長為30微米的正方形。所產生的結構顯示了一個三維正方形,,其壁高為98±12納米,,寬度為2.3±0.3微米,顯示了與單一沉積相比,,更高的精度和靈活性,,最終結構的變形更小。3.將立方體堆疊在一起,,其設計尺寸總結在下表中,。
微信圖片_20220419082435.png (596.26 KB, 下載次數(shù): 48)
下載附件
2022-4-19 08:25 上傳
△原子力顯微鏡對3D納米打印的設計結構進行觀察
總結
研究人員通過設計創(chuàng)造穩(wěn)定的三維微觀和納米結構的聚合物材料,使用基于掃描探針顯微鏡的技術,,將反應性油墨材料按照設計的軌跡直接傳遞到局部位置,。通過快速的SIP形成交聯(lián),傳遞的聚合物墨水在表面接觸時迅速固化,,從而實現(xiàn)了三維設計的高保真度,。此技術允許連續(xù)打印,而不需要額外應用催化劑或加工,,從而實現(xiàn)真正的多層連續(xù)材料輸送,。同時,通過改變打印參數(shù)和AFM納米流體平臺的實時控制,,可以實現(xiàn)高空間選擇性和保真度,。
▪這種方法在一般材料的3D納米打印中具有普適性。探索其他聚合物材料3D打印的可行性和準確性的工作正在進行中,,如嵌段共聚物,、抗菌材料和包括星形聚合物的納米結構材料。
▪進一步小型化和實現(xiàn)懸空特征的打印,,這就要求固化速度比材料輸送速度快,。
▪智能聚合物工程與三維、自下而上的微/納米加工的結合,,填補了3D納米打印的技術空白,,可能用于更多的應用,,如刺激反應性光學涂層、微流體中的定制聚合物特征,,如執(zhí)行器,,以及研究細胞與材料相互作用的定制聚合物表面。
更多內容請下載原文查看:https://doi.org/10.1038/s41467-022-29432-z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