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12日,南極熊獲悉,來自賓夕法尼亞大學 (UPenn) 的工程師開發(fā)了一項突破性的混凝土3D打印技術,可能會改變我們的建筑方式以及我們應對氣候變化的方式。研究人員將 3D 打印技術與微藻化石相結合,創(chuàng)造出一種新型混凝土,這種混凝土可以在減少水泥用量的同時,顯著吸收更多的二氧化碳。
P-101976-SHS-032.jpg (282.09 KB, 下載次數: 0)
下載附件
昨天 22:56 上傳
相關研究以題為“3D Concrete Printing of TriplyPeriodic Minimum Surfaces for Enhanced Carbon Capture and Storage”的論文發(fā)表在《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期刊上。
屏幕截圖 2025-07-12 225233.png (191.63 KB, 下載次數: 0)
下載附件
昨天 22:56 上傳
這項創(chuàng)新的核心是硅藻土 (DE),這是一種由硅藻化石制成的多孔海綿狀材料。共同資深作者、材料科學教授楊舒說道:“我對這種天然材料如何吸收二氧化碳感到好奇。將硅藻土摻入混凝土混合物中,可以改善混凝土在 3D 打印機中的流動,并提供碳捕獲的表面積——比傳統(tǒng)混合物多吸收高達 142% 的二氧化碳。”
屏幕截圖 2025-07-12 224652.png (1.56 MB, 下載次數: 0)
下載附件
昨天 22:56 上傳
令人驚訝的是,孔隙率的增加并沒有削弱材料的強度。楊教授說:“通常情況下,增加表面積或孔隙率會導致強度下降。但在這里,情況恰恰相反;隨著時間的推移,材料的結構變得更堅固了。”
屏幕截圖 2025-07-12 224549.png (1.13 MB, 下載次數: 0)
下載附件
昨天 22:57 上傳
△研究人員:(左)馬蘇德·阿克巴扎德 (Masoud Akbarzadeh) 是威茲曼設計學院的建筑學副教授,也是賓夕法尼亞大學多面體結構實驗室的主任。(右)楊舒是約瑟夫·博爾多尼亞工程與應用科學教授,也是工程與應用科學學院材料科學系的主任。
在論文第一作者余坤浩的帶領下,研究團隊完善了一種可打印混凝土油墨,盡管擠壓過程復雜,但仍能保持強度。余坤浩解釋說:“混凝土不同于傳統(tǒng)的打印材料。它必須在壓力下順暢流動,擠壓后迅速穩(wěn)定,并在固化過程中持續(xù)增強。”
屏幕截圖 2025-07-12 225811.png (468.24 KB, 下載次數: 0)
下載附件
昨天 22:58 上傳
△余坤浩,曾任賓夕法尼亞大學工程學院舒陽組博士后研究員,現為雪城大學土木與環(huán)境工程助理教授
碳捕獲混凝土中隱藏的幾何學
雖然離散微分幾何優(yōu)化了材料本身,但幾何形狀也同樣發(fā)揮了變革性的作用。項目共同資深作者 Akbarzadeh 和他的團隊轉向了三重周期極小曲面 (TPMS)——這是一種數學上復雜但自然存在的結構,存在于骨骼、珊瑚礁和海星中。這些“連續(xù)”的形狀沒有尖銳的邊緣或斷裂,因其能夠最大限度地增加表面積并最大限度地減輕質量而備受推崇。
屏幕截圖 2025-07-12 224625.png (1.05 MB, 下載次數: 0)
下載附件
昨天 22:56 上傳
Akbarzadeh 說道:“我們可以減少近 60% 的材料,同時仍然能夠承載重量。”他們的混凝土立方體保留了實體立方體 90% 的強度,同時將表面積與體積的比值提高了 500%。
這些應用不僅限于建筑。楊教授指出,海洋修復是他們主要關注的一個應用領域:“高表面積有助于海洋生物附著和生長,同時這種材料還能被動吸收周圍水中的二氧化碳。”
賓夕法尼亞大學團隊的下一步計劃包括擴大到全尺寸的地板和外墻,并測試替代水泥化學成分。楊說:“當我們不再將混凝土視為靜態(tài)的,而是將其視為動態(tài)的——一種對環(huán)境做出反應的物質時,我們就開辟了一個充滿可能性的全新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