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美國東北大學的研究人員開發(fā)出了一種新方法,可以利用3D打印制造早產嬰兒或其它重要醫(yī)療設備需要的定制化導管,。每年僅在美國,,早產嬰兒的數(shù)量就可達50萬之多。為確保他們的生存和健康就需要多種醫(yī)療救助,,而導管在其中發(fā)揮的作用可以說是相當關鍵,,比如與嬰兒的鼻子、嘴巴或靜脈相連的薄塑料管能夠提供給他們氧氣,、營養(yǎng),、液體和藥物等多種維生必需品。
盡管十分重要,,但這些導管卻并不完美,,因為它們都是批量生產的,具有標準的形狀和大小,,無法與每個人獨特的身體結構匹配,,也就不能很好地滿足每一個早產兒的切實需要。所以,,東北大學研究者們決定利用絕對自由的3D打印技術來解決這一問題,。
“每個嬰兒都是獨特的,都會出現(xiàn)不同的問題,,”東北大學機械工業(yè)工程系副教授Ran-dall Erb解釋說,,“如果能根據(jù)他們不同的身體結構3D打印出具有對應幾何形狀的導管,就可以將其插入到某一關鍵點,,從而避免靜脈穿刺的發(fā)生并提高藥品或營養(yǎng)物的輸送速度,。”
medical-researchers-develop-new-method-3d-printing-patient-specific-catheters-more-2.jpg (42.5 KB, 下載次數(shù): 219)
下載附件
2015-10-28 15:03 上傳
遵循這一理念,,Erb和他的團隊便利用塑料/陶瓷的復合材料開發(fā)出了上面所說的3D打印導管,。與傳統(tǒng)的批量化產品相比,這種利用立體光刻(SLA)技術3D打印而成的導管不僅強度更高,,重量更輕,,而且特定的形狀能夠完美用于每個不同的病人。
據(jù)中國3D打印專業(yè)媒體平臺南極熊了解,在研發(fā)中,,研究者們采用了一種非常獨特的革命性新技術:他們利用磁力精確排列陶瓷纖維,,從而實現(xiàn)了對材料機械性能的完美控制,而這為導管的制造帶來了明顯的好處,,因為它令每個拐角,、曲線和必須非常耐用的材料孔洞都實現(xiàn)了精確的醫(yī)療功能。如此一來就能確保材料盡可能地輕,、無傷害性,,同時持久耐用。
“我們借助了大自然的力量,,”項目參與者之一的Joshua Martin解釋說,,“通過將簡單的組成單元以特殊方式組織起來,我們最終獲得了非常棒的機械特性,�,!�
目前,這一研究項目的論文已經(jīng)被發(fā)表在了10月23的《自然通訊》雜志上了,,如果你感興趣,,不妨去拜讀一下。
via 3ders
|
上一篇:Stratasys推出新款牙科專用3D打印機Objet500下一篇:好萊塢特效團隊為兒童醫(yī)院打造手術用逼真3D打印模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