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png (96.57 KB, 下載次數: 81)
下載附件
2016-6-21 22:13 上傳
斗栱是中國漢族建筑特有的一種結構,是位于立柱頂,、額枋和檐檁間或構架間,從枋上加的一層層探出成弓形的承重結構。它的產生和發(fā)展有著非常悠久的歷史 — 從兩千多年前戰(zhàn)國時代采桑獵壺上的建筑花紋圖案,,以及漢代保存下來的墓闕、壁畫上,,都可以看到早期斗拱的形象,。所以,它對于中國木構架建筑的發(fā)展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其演變可以看作是中國傳統(tǒng)木構架建筑形制演變的重要標志,,也是鑒別中國傳統(tǒng)木構架建筑年代的一個重要依據,。
斗拱在美學和結構上具有一種獨特的風格,能使人產生一種神秘莫測的奇妙感覺,,無論從藝術還是技術的角度看,,都足以代表中華古典的建筑精神和氣質。現(xiàn)在,,日漸成熟的3D打印技術讓這種結構的實現(xiàn)變得前所未有地輕松,,由此,人們便可以更多地了解和發(fā)掘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魅力了,。
1.png (123.36 KB, 下載次數: 96)
下載附件
2016-6-21 22:13 上傳
實物模型
2.png (120.31 KB, 下載次數: 98)
下載附件
2016-6-21 22:13 上傳
3.png (102.97 KB, 下載次數: 100)
下載附件
2016-6-21 22:13 上傳
4.png (106.39 KB, 下載次數: 100)
下載附件
2016-6-21 22:13 上傳
數字3D模型
6.png (212.77 KB, 下載次數: 85)
下載附件
2016-6-21 22:13 上傳
最終的3D打印模型
由于可以快速實現(xiàn)任意形狀的結構,,所以3D打印技術對于中國傳統(tǒng)文化古建筑斗拱的設計、研究與傳承來說是非常重要且實用的工具,。它有助于令更多人更加直觀地了解,、研究和繼承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發(fā)展。
延伸閱讀:《濟南四門塔千年文物大修 3D打印技術助力佛像修復》
來源:立晶3D數字科技
|
上一篇:中國首家基于MakerBot云平臺的先進制造中心落戶無錫下一篇:任性!美國小伙用自制混凝土3D打印機在自家后院建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