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小軟熊 于 2021-11-15 16:35 編輯
來源:廈門大學
多材料,、跨尺度,、共形/共體是超材料,、軟體機器人、柔性電子,、天線以及微流控等一類應用的共性特征,。傳統(tǒng)制造工藝,,如MEMS、激光直寫等技術難以完成,。面對此類應用的巨大需求,,亟需研發(fā)低成本、高效一體化制造新工藝,,突破多材料、跨尺度,、一體化制造技術,,為實現(xiàn)此類器件產(chǎn)業(yè)化應用奠定堅實基礎。
近日,,廈門大學航空航天學院孫道恒教授帶領的科研團隊提出“微尺度3D打印+液態(tài)金屬填充”方法,,突破了多材料(聚合物-金屬)、跨尺度(μm~cm),、共形,、結構-功能一體化微結構增材制造技術,為富含這類共性特征器件的結構創(chuàng)新,、功能創(chuàng)新及應用創(chuàng)新奠定基礎,。以3D復雜電磁超材料為對象驗證了工藝的魯棒性及有效性,通過優(yōu)化液態(tài)金屬填充流道布局及表面后處理工藝提升了超材料器件的傳輸性能,。
0690444fcd8843f08b47486ff01378a8.jpg (31.6 KB, 下載次數(shù): 160)
下載附件
2021-11-15 16:34 上傳
▲工作相關論文發(fā)表于國際期刊Small 上 https://doi.org/10.1002/smll.202103262
拓展超材料應用范圍
研究團隊采用高精度光固化3D打印含有超材料微結構空腔的復雜宏觀結構,,填充液態(tài)金屬制備金屬導電超材料微結構。
271DA46C9CCEF9843F7B6B91CF7_627CD26C_89604.png (503.86 KB, 下載次數(shù): 178)
下載附件
2021-11-15 16:35 上傳
▲嵌入式超材料3D打印工藝
嵌入式超材料3D打印工藝制造出嵌入式正交開口諧振環(huán)超材料結構,,單元截面尺寸為100μm×200μm,,嵌入式5層寬帶寬仿復眼曲面共形超材料。
D9EBB875C98FD3E17FB84C0E4E0_E317C911_8FC68.png (581.38 KB, 下載次數(shù): 165)
下載附件
2021-11-15 16:35 上傳
▲嵌入式超材料結構示意圖
該研究將3D打印的靈活性與液態(tài)金屬的易流動,、易填充性相結合,,開辟了一類復雜微結構制造新方法,為結構-功能一體化柔性電子,、軟體機器人,、天線等富含多材料、跨尺度結構的制造奠定了基礎,,也為拓展超材料應用范圍(如3D光學/電磁隱身衣,、智能蒙皮、超透鏡等)提供了新的解決方案,。
論文通訊作者為航空航天學院孫道恒教授和陳沁楠助理教授,,第一作者為博士生張昆鵬。該研究得到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51975498,、U1505243,、U2005214)和深圳市科技創(chuàng)新委員會技術攻關項目(JSGG20201102165202007)的支持,。
孫道恒教授領導的團隊長期從事微納增材制造技術與裝備、微納機電系統(tǒng)等研究工作,,相關成果先后在Nano Letters,、Nanoscale、Microsystems & Nanoengineering和Journal of Microelectromechanical Systems等國際期刊發(fā)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