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材料科學與工程
部分增材制造技術(shù)需要在3D打印后進行熱處理,,即脫脂/燒結(jié),。使用這些技術(shù)研究最多的金屬之一是Ti-6Al-4V(Ti64),Ti64由于性能優(yōu)異在生物醫(yī)學和航空航天應用廣泛,。直接墨水書寫(DIW)可以通過足夠流變性的粉狀油墨或糊狀物一層一層地建立結(jié)構(gòu),,而不需要融合,零件經(jīng)過熱處理以達到其最終的結(jié)構(gòu)和機械性能,。這種“低成本”的工藝能夠生產(chǎn)出具有良好孔隙度的Ti64部件,,這對于工程應用很有意義。在增材制造工藝下,,去除主粘結(jié)劑會形成一個相互連接的孔隙網(wǎng)絡,,在二次熱脫脂過程中有利于主粘結(jié)劑的逸出。因此,,粘結(jié)劑中的碳,、氧和氫可以滲透到金屬中,從而影響金屬的最終性能,。Ti64由于易氧化,,燒結(jié)處理多在高真空下進行的。為了更好地理解Ti64脆化,、碳/氧攝入量和碳化物析出之間的聯(lián)系,,有必要采用耦合模型方法,,而現(xiàn)有報道中沒有相關(guān)研究。
法國里昂大學的研究人員評估了脫脂條件(溫度,、保溫時間,、加熱速率、氣氛)對Ti64 3D打印支架組織和力學性能的影響,,對不同脫脂條件下的力學性能進行了討論,。相關(guān)論文以題為“Modeling of interstitials diffusion during debinding/sintering of 3D printed metallic filaments: Application to titanium alloy and its embrittlement”發(fā)表在Acta Materialia。
論文鏈接:https://doi.org/10.1016/j.actamat.2021.117224
1.jpg (42.4 KB, 下載次數(shù): 114)
下載附件
2022-2-24 22:04 上傳
本文通過DIW制備Ti64試樣,,進行不同工藝脫脂和燒結(jié),,脫脂溫度分為350℃和500℃,保溫時間為30min和2h,,加熱速率為1℃/min和5℃/min,,最后試樣進行1200×2h的二次真空燒結(jié)(爐冷)。
研究發(fā)現(xiàn)350℃是可以從3D打印結(jié)構(gòu)中去除Pluronic F-127的最低溫度,。碳化鈦只存在于500℃脫粘的樣品中,,其中間隙含量最高。這種存在解釋了所產(chǎn)生的微觀結(jié)構(gòu),,具有更小的等軸α,。當碳含量足夠大時,從燒結(jié)溫度冷卻會使β相析出碳化鈦,。在0.34 wt%左右的氧當量下觀察到的延展性下降與以前用MIM對Ti64零件進行的觀察結(jié)果一致,。由脫脂條件變化引起的碳氧攝入量差異可用擴散量定量解釋。因此,,鈦的DIW后脫脂溫度應盡可能的低,,以盡量減少粘結(jié)劑向顆粒間隙的擴散。
2.jpg (58.22 KB, 下載次數(shù): 130)
下載附件
2022-2-24 22:04 上傳
圖1 粉末粘結(jié)模型和后處理工藝
3.jpg (362.8 KB, 下載次數(shù): 108)
下載附件
2022-2-24 22:04 上傳
圖2 不同處理工藝下的表面形貌,、截面組織以及元素分布
4.jpg (193.31 KB, 下載次數(shù): 109)
下載附件
2022-2-24 22:04 上傳
圖3 燒結(jié)組織(a) D500S1200和(b) D350-S1200的EBSD反極圖及其相圖
5.jpg (110.55 KB, 下載次數(shù): 103)
下載附件
2022-2-24 22:04 上傳
圖4 D500-S1200和D350-51200的壓縮應力-應變曲線和不同應變水平下的內(nèi)部損傷
本文對直接墨水書寫后不同脫脂處理得到的Ti64結(jié)構(gòu)進行了間隙含量測定,、XRD、SEM分析和力學性能測試,。應用擴散/析出模型研究了碳和氧的吸收和鈦碳化物的析出,。在動態(tài)真空、350℃,、加熱速率為1℃/min的條件下脫脂處理30 min,,獲得了最佳的碳氧吸收。這種處理導致C和N含量符合ASTM F1108標準用于外科植入的Ti64合金鑄件,。與標準要求的0.20 wt%相比,,氧含量仍然偏高,但可以通過優(yōu)化燒結(jié)條件和/或調(diào)整所使用粉末的間隙含量來降低,。本文對3D打印在鈦合金上的應用具有指導意義,。(文:破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