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9月30日,,南極熊獲得一個驚人的消息,中國3D打印領航企業(yè)華曙高科推出其全新增材制造理念:連續(xù)增材制造解決方案CAMS(Continuous Additive Manufacturing Solution),�,;蛟S你還不太理解這一理念的具體含義,,但華曙高科即將推出基于CAMS理念研發(fā)設計的,,全球最大打印幅面的尼龍高溫增材制造解決方案FS1000P,成型缸尺寸為1000×500×500mm,,也就是說可以打印單向尺寸長1m的尼龍件,。而且,,將來這一理念還將被應用到華曙高科的金屬機上。
在南極熊看來,,3D打印產業(yè)之所以規(guī)模小,,主要原因還是絕大部分用在樣件打印上,很少用在批量生產中,。而華曙高科此舉則將SLS 3D打印機用在工業(yè)生產上,,又推進了一大步,!
640.webp.jpg (44.42 KB, 下載次數(shù): 77)
下載附件
2017-9-30 09:42 上傳
這是繼華曙高科成立北美分公司后,,推出的又一重大創(chuàng)新舉措,,將推動3D打印產業(yè)化進一步實現(xiàn),。CAMS(Continuous Additive Manufacturing Solution)的愿景是通過其垂直可擴展的特性,以及可與任何工業(yè)生產系統(tǒng)模塊集成的理念,,實現(xiàn)連續(xù)增材制造生產,。
· 華曙高科即將推出基于CAMS理念研發(fā)設計的全球最大打印幅面的尼龍高溫增材制造解決方案FS1000P,成型缸尺寸為1000×500×500mm,,并且可燒結PA12、TPU,、FS6028PA(PA6)等燒結溫度220℃以下材料。
· CAMS的理念也將應用于華曙高科金屬解決方案,,未來將進一步發(fā)布基于CAMS理念的大型金屬設備等新品系列,。
· 首款FS1000P商用機將于2018年TCT亞洲展上推出。
微信截圖_20170930095955.png (310.31 KB, 下載次數(shù): 77)
下載附件
2017-9-30 09:54 上傳
華曙高科始終秉承將3D打印轉變?yōu)檎嬲闹苯又圃焐a的理念,,并將其融入工業(yè)4.0的智能化生產模式,。"作為一家專注于工業(yè)級增材制造解決方案的企業(yè),華曙高科致力于使3D打印制造真正產業(yè)化和更加智能化,。"華曙高科創(chuàng)始人,、董事長許小曙博士表示。
華曙高科即將推出基于CAMS理念研發(fā)設計的全新大尺寸尼龍高溫型設備FS1000P,,將作為CAMS連續(xù)增材制造解決方案的首次面世,。FS1000P是目前全球最大打印幅面的尼龍增材制造解決方案,成型缸尺寸為1000×500×500mm,,并且可燒結PA12,、TPU,、FS6028PA(PA6)等燒結溫度220℃以下材料,,使生產的零部件性能更優(yōu)異。
除了具有全球最大打印幅面,,FS1000P同時具有連續(xù)批量生產能力和全數(shù)字化的多激光和多振鏡系統(tǒng),。所有這些功能的設計都秉承了CAMS連續(xù)生產的理念,將增材制造各個階段的轉移和停頓時間幾乎降為零,,目的是提供沒有間歇,、真正的生產制造能力。
此外,,F(xiàn)S1000P設計為模塊組合,,未來將與其他模塊無縫銜接,包括:自動化粉末處理模塊,、清粉模塊和后處理模塊,。CAMS的理念除了應用于尼龍高溫型設備FS1000P之外,,也將應用于金屬解決方案,未來將進一步發(fā)布基于CAMS理念的大型金屬設備等新品系列,。
據(jù)南極熊了解,,在本次網(wǎng)絡發(fā)布后,華曙高科將于2017年德國法蘭克福Formnext展會上發(fā)布更多關于CAMS理念的全新大尺寸尼龍高溫型設備FS1000P的信息,,首款FS1000P商用機將于2018年TCT亞洲展上推出,。
現(xiàn)已開放咨詢和Beta項目的報名,請致電400-055-2155,。
關于華曙高科
華曙高科正在通過不斷的研發(fā)創(chuàng)新和“Open for Industry”(開源平臺)的技術型經營理念改變3D打印的未來,。秉承工業(yè)化的金屬和尼龍增材制造理念,華曙為客戶和合作伙伴不斷創(chuàng)造出一系列在應用,、系統(tǒng)和材料研發(fā)等領域的前所未有的定制化解決方案,。
在不斷自主研發(fā)增材制造系統(tǒng)和材料的同時,華曙高科的全球業(yè)務范圍已拓展至北美,,2017年9月在Austin,Texas(德克薩斯州,奧斯汀)設立了全新的展示服務中心,。華曙北美分公司由三位具有超過25年增材制造經驗的行業(yè)資深人士領銜經營,集展示,、銷售,、應用研發(fā)、售后支持,、培訓服務為一體,,將進一步開拓北美這一重要市場。
|
上一篇:2017CAME主論壇專家報告,,碰撞前沿大觀點下一篇:案例 l 輕量化的3D打印汽車引擎蓋鉸鏈
|